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7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教育   2900篇
科学研究   1085篇
各国文化   149篇
体育   283篇
综合类   223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11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719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orm of the Internet and its commercial offspring (referred to in this article collectively as the Net)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as a vehicle to increas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the Net, a vast, loosely coupled system of electronic forums, for facilitating and hindering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In so doing, we identify five assumptions that undergird the claim that the Net will enhance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and suggest that increased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rests on thre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ccess, voice, and dialogue. In order for this network of electronic forums to facilitate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education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barriers to access, voice, and dialogue must be overcome. The final part of this article raises additional challenges to realizing democracy via the Net.  相似文献   
62.
张继东  蔡雪 《现代情报》2019,39(1):70-77
[目的/意义]本文以用户行为感知视角,研究影响移动社交网络主导型用户与浏览型用户持续使用的因素,为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提供理论基础,并为移动社交网络提供商提出参考与应用借鉴。[方法/过程]分析移动社交网络主导型用户与浏览型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引入相关变量,构建了基于用户行为感知的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持续使用意愿模型并提出假设,最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感知质量等因素均显著影响主导型及浏览型两类用户;服务质量、感知风险、知识获取、个人创新、社会认可、感知信任、感知转换成本等因素对两类用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社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系统阐述了社会现代化的原理和方法。本文讨论该报告的三个要点:(1)什么是社会现代化;(2)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国际差距;(3)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  相似文献   
64.
Communication researchers and social scientists are quickly discovering the value of data that exists in the postings of members of Internet e-mail, Usenet, and real-time groups.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 one's peers, no matter how esoteric the interests, is causing an explosion in the number of new virtual communities. The interpersonal dynamics of these groups are increasingly coming under the scrutiny of academic research. The publicly available archived records of Internet virtual communities are being analyzed for a wide variety of research interests. The ability to do naturalistic observations of group dynamics, as they are exhibited in these exchanges of text, has captur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researchers. The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s of major universities are granting researchers exempt or expedited (exempt from full review) status for this work, due to the public nature of the notes being analyzed. These studies often involve the lack of informed consent, where the group members under study are unaware they are being monitored. There is a potential for psychological harm to the members of these groups, depending on the way results are reported.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thical considerations that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to protect cyberspace participants. The guidelines proposed are based on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ethical guidelines for use of human subjects in research. An explanation is offered as to how such guidelines can best be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Internet communities. The constructs of Group Accessibility (the public/private nature of the actual cyberspace occupied by a group) and Perceived Privacy (the level of privacy that group members assume they have) are defined and proposed as two dimensions by which individual Internet communities may be evaluated in order to assure the ethical reporting of research findings.  相似文献   
65.
关于大学科技园的一个网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大洲 《科学学研究》2004,22(2):164-169
大学科技园是一种以大学为依托,由社会网络、商业网络和专业网络交叠而成的创新网络。成功的大学科技园不仅意味着相关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学习,同时也意味着使这种互动学习得以可能的共同知识基础和合作规范。在这里,不断衍生的企业构成了技术创新的主体和科技园网络进化的中心环节。通过他们的持续创业,大学科技园网络得以融入到区域创新网络之中,并向全球网络延伸。其中所体现的,是可扩展的自生自发秩序,是学术场域中的大学和经济场域中的企业之间的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66.
团体标准具有促进科技创新等重要作用。在我国有关团体标准的主体制度中,是否要对团体标准化主体的边界以“法人资格”为限制,值得进一步讨论。实践中,存在一定数量的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可能未获“法人资格”,但却具备了开展团体标准化活动的专业能力。诚然,无须将“法人资格”作为硬性的准入门槛,而应将“专业能力”作为必备的资格条件,并突出技术组织对团体标准化活动的的支撑作用。继而有必要通过法制化路径引入主体备案制度,为非法人社会团体在标准化领域创造合法空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际需求与相对严苛的现行法律环境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67.
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构建活动和路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构建活动和路径进行了探讨,其中构建活动包括三个:建立共同协作基础、伙伴成员的搜寻与选择、组织协作网络;构建路径分为三种:自组织路径、被组织路径和混合路径。  相似文献   
68.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贵富  金中祥  徐岩  崔晓静  刘兴琴 《情报科学》2004,22(6):641-645,667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和吉林社科规划网站的正式开通,标志着吉林社科规划管理工作开始走上网络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轨道,表明吉林社科规划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该系统现已成为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社会科学管理机构和社会科学工作者之间工作和交流的现代化平台。  相似文献   
69.
Blog--图书馆发展的新契机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刘晓穗 《情报科学》2004,22(10):1188-1190,1199
本文从介绍网络上一种的信息载体Blog入手.阐述Blog产生的背景和功能特点,分析其巨大的应用潜能和社会影响,探究Blog在图书馆的应用及其对图书馆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开启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0.
论我国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问题与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朝明 《情报科学》2002,20(11):1132-1136
本文在研究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及其在国外实施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从企业组织结构重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建设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